袁隆平的成就简短 袁隆平的成就简短介绍

网友娱乐2023-05-2664930

本文目录一览:

袁隆平的成就有哪些?

1.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了“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3.由袁隆平主导育成的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我国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进行水稻生产的国家。相比于常规水稻,这种杂交水稻的产量要多出20%。
4.袁隆平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杂交水稻领域,他还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沃尔夫农业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的成就简短 袁隆平的成就简短介绍

袁隆平超级简介50字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西九江德安,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编辑于 2020-10-27
查看全部28个回答
袁隆平超级简介50字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garlic 正在咨询一个职场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50字左右?
一、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1.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2. 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二、介绍袁隆平 1.生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主要成就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3.荣誉 2018-09-08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获奖) 2016-10-03 第一届吕志和奖—持续发展奖(获奖) 2015 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获奖) 2008-03-30 中国著名科学家奖、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获奖) 2007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获奖) 2004-09 袁隆平获得泰国国王金镰奖(获奖) 2001-08 拉蒙·麦格赛赛奖(获奖) 1998 越光国际水稻奖(获奖) 1997杂 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获奖) 1993 美国菲因斯特基金(获奖) 1988-03-04 第三次获国际科学大奖(获奖) 1988 农学与营养奖(获奖) 1987 科学奖(获奖) 1985-10-15 首次获国际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获奖) 1985 创造与发明金奖(获奖) 1981-06-06 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籼型杂交水稻(获奖)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 袁隆平主要成就

1、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3] 。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他1987年起担任“863”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主持中国性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

5、袁隆平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1997年,袁隆平又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2013年,他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同时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自2007年以来取得巨大的增产、增收效应,中国已有7个省市实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参加的县(市、区)由20个增加至2012年50个,面积达882万亩。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